在赣南山区与粤东接壤的定南县,一场持续八年的转型实验正在改变这座小城的命运。从依赖稀土资源到拥抱足球产业,这座曾经以“稀土王国”闻名的县城,如今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。

2016年,定南面临重大转折。随着国家加强生态保护,这个曾因稀土资源富集而繁荣的县城全面停止了矿产开采。数据显示,在稀土产业鼎盛时期,其产值和纳税占比均超过全县总额的60%。支柱产业的突然消失,让这个22万人口的小县陷入发展困境。
在探索替代产业的过程中,定南县委、县政府先后排除了乒乓球和气排球选项。2015年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的发布,为这座小城指明了新方向。尽管当时县内对发展足球存在争议——反对者担忧经济条件不足,支持者则看重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产业潜力——但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迫切需求最终促成了决策。
2017年下半年起,定南迅速启动校园足球计划,改造城区中小学足球场,选派专业教练深入学校选拔苗子。这一积极探索很快获得省级部门认可,江西省体育局批准定南建设足球后备人才基地。面对多山地形,县政府果断调整城北新区380亩原规划房地产开发用地,在一个多月内完成征地,并通过专项债等方式融资1.85亿元,于2018年5月启动训练基地建设。
基地建设过程中,定南创新采用“政府建基础,专业团队运营”模式。疫情期间,县政府与广东华京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,后者投资4.5亿元建设二期工程,获得二十年运营权。这一合作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,更带来了成熟的运营经验和赛事资源。
如今,江西定南(国家)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已全面建成,拥有12块十一人制球场、4块七人制球场及配套生活设施,可同时接待1500人训练生活,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。与此同时,定南在2022年恢复稀土开采,并向永磁技术等高新领域转型,实现了“稀土+足球”的双轮驱动。
从单一依赖矿产资源到体育产业赋能,这座山区小县用八年时间完成了经济结构的华丽转身。足球不仅重塑了定南的产业格局,更成为这座县城最亮丽的新名片。